從三聚淨戒論菩薩戒的時空效應{1} |
精華閱讀 | 下一篇 | 末篇 | 轉寄 | 返回上層 |
發信人: littlec@Lion (最沒有價值學弟), 信區: Buddhism 標 題: 從三聚淨戒論菩薩戒的時空效應 {1} 發信站: 獅子吼站 (Sat Aug 17 20:32:26 1996) 轉信站: Lion 中華佛學學報第六期 1993.07 出版 (pp.1-30) 釋聖嚴 中華佛學研所創辦人 1 頁 菩薩戒是聲聞律儀戒以外的別解脫戒,乃是大乘佛教為 菩薩所設。聲聞戒共有三歸、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具足戒, 在家佛教徒僅受至前三種,出家佛教徒則可受至第五種。菩 薩戒不屬於聲聞律儀,所以在家人亦得受持;菩薩戒可含攝 聲聞律儀,故大乘佛教的出家人都應受持。 菩薩戒以觀空為著眼,以淨心為宗旨,以發無上菩提心 為基礎。所以菩薩戒既可涵攝一切佛法,也可執簡御繁,僅 用三句話來包括,那就是三聚淨戒的(1) 律儀戒、(2) 攝善 法戒、(3) 攝眾生戒。亦即是止惡、行善、利益眾生。 三聚淨戒的內容,淵源於《阿含》聖典,經過大乘的《 般若》、《涅槃》、《華嚴》、《維摩》等經的醞釀,至《 瑜伽師地論》而集大成,出現了輕重戒相的條文,以及授戒 悔罪的儀則。再經《瓔珞》及《梵網》二經,而使菩薩戒的 弘揚,盛行於中國、新羅、日本。 三聚淨戒的規定,既可約也可繁;既是難受難持,又可 使人覺得易受易持。其內容既有緊收,也有寬放。故可因應 時空的需要而舒卷自如。在俗則俗、在僧則僧,能高則高, 不能高便求其次。若能把握住三聚淨戒的基本原則,如三歸 、五戒、十善、十重禁戒等,便可遊刃有餘地,靈活運用於 久遠廣大的時空之間。 --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▕ ∣ ○ ���� ▕ 仁者不殺生 義者不偷盜 禮者不邪淫 ∣ ( ) ���� ▕ 智者不飲酒 信者不妄語 ∣ (__) ���� 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∣ ���� Ξ Origin: 獅子吼站 |
精華閱讀 | 下一篇 | 末篇 | 轉寄 | 返回上層 |
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://buddhaspace.org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