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福保: 佛學大辭典

漢字缺字呈現:  羅馬轉寫字呈現:

標幟

 (術語)一作幟。標者表也,又旌旗也,標幟者,彰表之義。真言之法,以身印器具等彰表如來內證之德。大日經五曰:「秘密主,有造漫荼羅聖尊分位種子標幟,汝當諦聽善思念之。」同疏四曰:「種種世諦門,皆是法界幟。」同演密鈔九曰:「標幟者彰表之義也,謂彰表如來內證之德也。」玄應音義二十五曰:「幟,通俗文徽號曰標,私記曰幟。字皆從巾,或從木作標,謂以木為標,標而記之,此亦兩通。」


丁福保: 佛學大辭典

漢字缺字呈現:  羅馬轉寫字呈現:

標幟

 (雜語)(一)利劍,此有二義:一、中智之義,密宗之中道,為諸法本不生,有(表)空(遮)不二,而有之邊為本不生,空之邊亦為本不生,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劍為標幟。蓋中道之智,不動於有之邊,亦不動於空之邊,故名不動尊。兩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動之深義在斯。二、降魔之義,魔者以無始之間隔為其體,故揮不二中道之智劍,則無量魔軍不攻自降,表此義以智劍為標幟。(二)索,此有四義:一、繫縛之義,縛四魔之意也。二、引攝之義,以大悲方便能引一切迷徒,使入於法界曼荼羅故。三、大寂靜不動之義,何則喻三學則戒如撲賊定如縛賊,慧如殺賊。右手之劍,是風大之動,而為能殺之慧也,左手之索,是空大之不動,而為能縛之定也,是故兩手所持合表動即不動之義也。大寂靜與大定同。四、不動即動之義,以索縛住散動之魔是不動之義,引攝沈淪,是動之義也。(三)獨股杵,此有四義:一、菩提心之義,二中一股杵之印(立左右之二中指),是最初發心三昧耶戒之印故,又為阿佛之三昧耶印故。二、能破之義,一股者上下銳利,而有能破之相,外道凡夫著於生死,聲聞緣覺著於涅槃,今住焉捨焉取不二之實德,則生死涅槃之二執皆息,不倚二邊,故不動也,即能破二執,故以上(破涅槃之執)下(破生死之執)銳利之獨股表之。三、二利具足義,劍者上求菩提之智,索者下化眾生之悲,獨股杵者,通徹上下,表具足二利,即勝義(上求),行願(下化),三摩地(二利本體),三種之菩提心也。不動以菩提心為其體,故以獨股為標幟。四、三十七尊住心城義,獨股者是一心法界也,四處各鐫八葉之蓮華者,四波羅蜜十六菩薩八供四攝也,最中所把處,彰四寶珠,中心埋一寶珠,是五佛也,故以是表三十七尊住心城之中道,一實本不生之妙慧(若依立印軌及底哩三昧耶經下卷則應以三股杵縛曰羅寶棒為標幟。何則?為尊之所持故,但古來多用上三種,故略而不註)。


丁福保: 佛學大辭典

漢字缺字呈現:  羅馬轉寫字呈現:

標幟

 (雜語)見不動明王條附錄。